一、綜合
初步核算,全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1.11億元,按可比價計算,比上年下降2.4%,其中,第一產業增加值6.48億元,增長0.9%;第二產業增加值44.50億元,下降1.6%;第三產業增加值40.13億元,下降3.8%。
二、農業
全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6.58億元,比上年增長0.9%。
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3722公頃,比上年增加49公頃。其中,稻谷8973公頃,增加179公頃;玉米種植面積18920公頃,增加1460公頃;豆類種植面積5557公頃,減少1425公頃;油料種植面積118公頃,減少69公頃。
全年糧食總產量17.86萬噸,比上年減產5.4%。其中,玉米產量11.34萬噸,減產0.9%,單產5991.56公斤/公頃,減少8.5%;水稻產量5.69萬噸,減產1.9%,單產6344.10公斤/公頃,增長3.9%。
全年全省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6267噸。其中,豬肉產量2622噸,比上年增長18.1%;牛肉產量1354噸,下降2.3%;羊肉產量40噸,下降15.8%;禽肉產量2251噸,增長60.0%。禽蛋產量5623噸,下降1.4%。生牛奶產量258噸,下降67.8%。年末生豬存欄2.32萬頭,增長4.1%;全年生豬出欄3.26萬頭,增長15.3%。
三、工業和建筑業
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與上年持平。
在規模以上工業中,分經濟類型看,國有企業增長10.3%,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.2%,股份制企業下降0.8%。分門類看,采礦業增加值下降6.2%,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.8%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8.8%。
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,重點產業增加值增長0.1%,四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8.6%。
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比上年下降8.7%。分門類看,采礦業增長3.1%,制造業下降24.8%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虧損大幅增加。重點產業利潤下降9.6%。
全年全市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2.67億元,比上年下降18.4%。
全年資質等級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10.93億元,比上年下降19.6%。房屋施工面積146.5萬平方米,增長54.0%;竣工面積6.5萬平方米,下降88.7%。
四、服務業
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.82億元,比上年下降9.3;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.33億元,下降0.2%;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0.73億元,下降29.3%;金融業增加值7.58億元,增長0.3%;房地產業增加值7.0億元,下降7.0%;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0.85億元,增長9.3%;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0.15億元,下降70.2%。
全年全市旅客運輸量107萬人次,比上年下降48.8%;旅客運輸周轉量11133萬人公里,下降46.2%;貨物運輸量199萬噸,增長2.6%;貨物周轉量67653萬噸公里,增長2.6%。
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78954輛。其中,小型汽車保有量47741輛,大型汽車保有量3200輛,摩托車保有量26566輛,低速汽車保有量991輛,掛車保有量456輛。
全年實現郵政業務總量5678萬元,比上年增長9.7%。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.11萬件,包件業務0.12萬件,匯票0.06萬件,特快業務3.38萬件。
年末全市電話用戶總數32.77萬戶,同比下降10.5%。其中固定電話用戶6.01萬戶,移動電話用戶26.76萬戶?;ヂ摼W用戶數戶10.48萬戶,增長28.1%。
五、國內貿易
全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.24億元,比上年下降10.8%。按消費類型統計,批發業零售額7.71億元,下降2%;零售業零售額19.66億元,下降14%;住宿業零售額0.1億元,下降57.1%;餐飲業零售額1.77億元,下降3.4%。按經營地統計,城鎮零售額25.86億元,下降9.7%;鄉村零售額3.38億元,下降18.3%。
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,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2.1%;服裝、鞋帽、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下降31.4%;家用電器和音像制品類零售額下降32.2%;建筑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下降61.3%。
六、固定資產投資
全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.4%。從產業結構看,第一產業投資下降60.1%;第二產業投資下降0.8%,其中工業投資下降0.8%;第三產業投資增長9.1%。
全年新建項目完成投資比上年增長7.1%;改建和技術改造項目完成投資下降40.7%。
全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32.9%。房屋施工面積下降22.7%,其中:住宅面積下降20.7%。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58.9%;商品房銷售額下降49.4%。
七、對外經濟
全年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81.02億元,比上年下降19.8%。其中:出口總額25.14億元,下降26.9%;進口總額55.89億元,下降16.2%。
八、財政金融
全年全市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5.07億元,比上年下降11.9%。地方級財政收入7.36億元,下降17.6%。稅收收入12.95億元,下降6.4%。全年財政總支出43.62億元,比上年增長16.0%。其中,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.58億元,增長11.9%;衛生健康支出3.56億元,增長30.9%;節能環保支出0.42億元,增長26.2%;教育支出4.12億元,增長0.9%;住房保障支出1.63億元,增長6.8%;農林水事務支出7.15億元,增長21.7%。
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27.06億元,比年初增加20.20億元。其中: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30.72億元,比年初減少5.98億元;住戶存款余額172.46億元,比年初增加26.97億元。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93.67億元,比年初增加17.06億元。其中,住戶貸款57.38億元,比年初增加1.55億元;企(事)業單位貸款136.29億元,比年初增加15.51億元。
全市擁有各類保險公司23家,全年實現保費收入4.26億元,比上年下降17.2%。全年理賠支付9368萬元,增長28.4%。
九、科學技術和教育
全年共申報國家、省、州科技計劃項目10項,已有7個項目立項,到位資金162萬元。共申報89項專利。
全市擁有普通中學10所,在校學生7994人;小學11所,在校學生10997人。一貫制學校6所,在校生1047人。全市小學共招生2109人,在校生11698人。初中共招生1585人,在校生5198人。高中共招生1039人,在校生3144人。延邊大學琿春校區招生1710人,在校生3806人。
十、文化旅游、衛生健康和體育
全市擁有文化館1個,文化站9個,公共圖書館1個,體育場館1個。廣播電臺3座,廣播節目24套;電視臺3座,電視節目21套。廣播綜合覆蓋率100%;電視綜合覆蓋率100%。
年末全市擁有星級賓館1家。旅行社總社18家,分社10家,營業網點18個。全市擁有國家4A級景區1家。全市全口徑接待游客297.7萬人次,同比下降35% 。實現旅游收入34.0億元,同比下降38.0%。其中,國內游客293.7萬人次,同比下降23.6%。
年末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285個,其中,醫院13個,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4個,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個,其他衛生機構254個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931人。其中,執業(助理)醫師911人,注冊護士1020人。公立衛生機構擁有病床601張,公立醫療機構醫院診療人數68.14萬人。
全年全市參加州運動會9次,各類比賽成績優異。羽毛球:小學B組男單第一名、初中組女單第一名、初中組女雙第一名。乒乓球:小學男子組第一名?;@球:吉林省小學生籃球聯賽(延邊州賽區)俱樂部男子組第一名、吉林省小學生籃球聯賽(延邊州賽區)女子組第一名、延邊州中小學生籃球比賽小學女子組第一名、延邊州中小學生籃球比賽高中男子組第一名。
十一、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
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1元,比上年增長2.6%;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1元,增長6.6%。
年末全市參加養老保險人數15.03萬人,比上年增加3.55萬人;參加醫療保險人數19.5萬人,比上年減少0.96萬人;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.37萬人,與上年相比增加0.12萬;工傷保險參保3.27萬人,較上年減少1.06萬人;生育保險參保5.36萬人,與上年相比增加0.52萬人;失業保險參保2.7萬人,比上年增加0.02萬人。
全市共擁有社會福利機構25家,包含24家養老院和1家兒童福利院。其中,國辦福利機構8家,民辦福利機構17家。全市現有城市低保對象5536戶、7193人,已發放低保資金4645.1萬元。農村低保對象2801戶、3542人,發放低保金1265.8萬元。
十二、城市建設、環境、能源消耗和應急管理
年末城市道路總長度259.77公里,較上年增加1.72公里。城市道路總面積 319.74萬平方米,較上年增加2.20萬平方米。道路照明燈總盞數 10902盞,較上年新增39盞。城市綜合供水能力10萬立方米/日,與去年持平;供水管道總長度349.89公里。天然氣供氣管道總長度158.86公里;供氣總量425.95萬立方米,較上年減少41.44萬立方米。污水排放總量1354萬立方米,較上年增加134萬立方米;排水管道長度198.74公里,較上年增加1.81公里。道路清掃保潔面積254.14萬平方米,生活垃圾清運量7.65萬噸。
市區綠化覆蓋面積1417.72公頃,綠地面積 1041.14 公頃,其中,公園綠地面積 260.53公頃。
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為-9.5%。其中,采礦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為-9.4%;制造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為6.8%;電力、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為-4.2%。
全年全社會用電量119441萬千瓦時,比上年增長0.7%。第一產業用電656萬千瓦時,增長26.5%;第二產業用電81793萬千瓦時,增長0.3%,其中工業用電80578萬千瓦時,增長0.4%;第三產業用電17897萬千瓦時,下降3.4%;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9094萬千瓦時,增長5.9%。
全年全市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死亡3人,比上年下降24%。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2人,增長200%;交通事故死亡26人,增長13.0%。
注 釋:
[1] 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。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分項與合計不等的情況。
[2] 2020年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,公報中不再單獨發布人口相關數據。
[3] 地區生產總值、三次產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,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。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,對地區生產總值、三產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等相關指標2018年以前的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。
[4]重點產業是指我市占比較大的有色冶煉、有色金屬采礦、煤炭開采、紡織、能源供應等產業。
[5]四大高耗能行業包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,非金屬礦物制品業,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,電力、熱力生產和供應業。
[6]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及有關制度規定,對2019年及以前年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進行了修訂。
資料來源:
本公報中公路客貨運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;車輛保有量數據來自市交警大隊;郵政數據來自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吉林省琿春市分公司;電信數據來自中國聯通琿春分公司、中國移動琿春分公司、中國電信琿春分公司;外貿進出口數據來自市商務局;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;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琿春市支行;保險數據來自延邊州保險協會;旅游數據來自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;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琿春市支行;保險數據來自延邊州保險協會;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、延邊大學琿春校區;科技數據來自市工業和信息化局、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;文化、體育數據來自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;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局、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管理局;就業和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、市醫療保障局、市民政局;城市建設、環境數據來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;用電量數據來自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琿春市供電公司;救災、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,市交警大隊;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。